一個車用油資深從業者看2015
作者:admin 時間:2015-02-12
中國是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汽車保有量全球第二,中國的車用潤滑油市場的發展也是快速發展。從原有年消耗量不足50萬噸,到去年的將近800萬噸。從原來的以CD/SF/非標油為主流,到現今的高級礦物油、合成油比例的不斷加大。由原來的單一渠道(汽修廠、汽配店),到現今的多渠道并舉的現狀(一二三類汽修廠、3/4S店、汽車美容店、汽配城、電商等)。
這幾年日子不好過
隨著近幾年全球經濟的整體下滑,加上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的車用潤滑油市場也迎來的最為艱難的幾年(2009-2014)。不知道各位同行是否認同筆者的觀點,從2009年開始,我們的經營環境變得越來越艱難!!
作為一個從事了車用潤滑油行業14年的資深從業者(2000-2014),中國車用潤滑油市場的各個階段,筆者都有參與和經歷。在筆者看來,近三年整體中國車用潤滑油行業出現了以下一些現象和狀況:
各個經銷環節的經營利潤呈逐步下滑趨勢,而各項經營成本則相反,呈現出逐年上漲的態勢。各類型品牌(山寨、假洋鬼子、進口、外資、民族、國有)代理商的經營狀況愈發惡劣。生產廠家方面,外資品牌(殼牌、嘉實多、美孚)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高端汽柴發動機潤滑油這一塊。而作為國內的民族品牌也好,國產品牌也好,抑或是所謂的假洋鬼子、山寨品牌這一類,其生存狀況則是處于一片紅海之中。
一個車用油資深從業者看2015
本來行業內的各個渠道之間的競爭,已經導致各個環節經營利潤的偏低,而隨著電商的興起以及其自身的所謂互聯網思維特質(成本低、資本運作、野蠻式生長),導致我們這一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既然現狀如此,那么作為每一個中國車用潤滑油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我們所要面對的未來會是怎樣呢?同時,如果我們知道未來會是怎樣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應對呢?針對以上兩點問題,我們作為中國潤滑油行業的從業者,是不是應該好好的圍繞以上兩點問題,積極的思考,快速的找到對策,同時,制定出與自身相適應的策略,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或者是做好各項準備,否則,我們的未來就和以下這個案例里的行業的結果一樣!!
“山寨”還有未來嗎?
中國“山寨”文化這一名詞出自于21世紀初,到現在為止,這一文化在中國國內所遍及的行業猶如牛毛!!在這里,我們就列舉其中一個精典的“山寨“文化和產業的興衰史:
深圳“華強北”,中國“山寨”電子行業的發源地,這個曾因"山寨"手機賣場扎堆而被戲稱為"山寨一條街"的地方,曾云集了4000多家與手機相關的商鋪,銷售范圍遍及國內及世界各地。然而,短暫的繁華過后,華強北在2009年后也陷入了泥潭。 鼎盛時期,華強北有電子專業市場36家,經營商戶26252戶,年銷售額約3000億元。華強北商鋪向來是商家熱炒的對象,一個1.2米長的柜臺轉讓費需十幾萬元。可是到了2014年,華強北商業街的36家電子賣場的現狀卻是:共有空鋪3500多個,空鋪主要集中在手機及配件賣場,經營山寨手機為主的賣場空置率高達30%以上,而“山寨”手機商戶最多的明通數碼城空置率則接近40%。
從華強北的沒落,我們可以總結三點:
1、"短期暴利"沒有前途
2、"一味模仿"沒有出路,因為"知識產權"的陰云不知何時就會遍布在頭頂上
3、"低價競爭"沒有優勢,過去"山寨"手機主打的南亞、拉美、非洲市場,如今也成為老牌巨頭諾基亞等以及國內品牌華為和中興的主打"獵物","山寨"手機原先唯一的價格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
“山寨”手機的興衰史警醒中國制造:如果一直停留在模仿或者是價格競爭階段,總有一天也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從"山寨機"的沒落來看中國潤滑油行業,如果有一天,中國潤滑油行業再不轉變,有一天會不會也像“山寨”手機一樣遭到圍剿而毫無招架之力? 這個問題有兩條路可選,一條路就是和眾多的“山寨”手機品牌一樣慢慢的等死,而另外一條路就是一個字“變”,那么怎么變呢?這個就是大家在2015年需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這幾年日子不好過
隨著近幾年全球經濟的整體下滑,加上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的車用潤滑油市場也迎來的最為艱難的幾年(2009-2014)。不知道各位同行是否認同筆者的觀點,從2009年開始,我們的經營環境變得越來越艱難!!
作為一個從事了車用潤滑油行業14年的資深從業者(2000-2014),中國車用潤滑油市場的各個階段,筆者都有參與和經歷。在筆者看來,近三年整體中國車用潤滑油行業出現了以下一些現象和狀況:
各個經銷環節的經營利潤呈逐步下滑趨勢,而各項經營成本則相反,呈現出逐年上漲的態勢。各類型品牌(山寨、假洋鬼子、進口、外資、民族、國有)代理商的經營狀況愈發惡劣。生產廠家方面,外資品牌(殼牌、嘉實多、美孚)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特別是在高端汽柴發動機潤滑油這一塊。而作為國內的民族品牌也好,國產品牌也好,抑或是所謂的假洋鬼子、山寨品牌這一類,其生存狀況則是處于一片紅海之中。
一個車用油資深從業者看2015
本來行業內的各個渠道之間的競爭,已經導致各個環節經營利潤的偏低,而隨著電商的興起以及其自身的所謂互聯網思維特質(成本低、資本運作、野蠻式生長),導致我們這一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既然現狀如此,那么作為每一個中國車用潤滑油行業的從業者而言,我們所要面對的未來會是怎樣呢?同時,如果我們知道未來會是怎樣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應對呢?針對以上兩點問題,我們作為中國潤滑油行業的從業者,是不是應該好好的圍繞以上兩點問題,積極的思考,快速的找到對策,同時,制定出與自身相適應的策略,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或者是做好各項準備,否則,我們的未來就和以下這個案例里的行業的結果一樣!!
“山寨”還有未來嗎?
中國“山寨”文化這一名詞出自于21世紀初,到現在為止,這一文化在中國國內所遍及的行業猶如牛毛!!在這里,我們就列舉其中一個精典的“山寨“文化和產業的興衰史:
深圳“華強北”,中國“山寨”電子行業的發源地,這個曾因"山寨"手機賣場扎堆而被戲稱為"山寨一條街"的地方,曾云集了4000多家與手機相關的商鋪,銷售范圍遍及國內及世界各地。然而,短暫的繁華過后,華強北在2009年后也陷入了泥潭。 鼎盛時期,華強北有電子專業市場36家,經營商戶26252戶,年銷售額約3000億元。華強北商鋪向來是商家熱炒的對象,一個1.2米長的柜臺轉讓費需十幾萬元。可是到了2014年,華強北商業街的36家電子賣場的現狀卻是:共有空鋪3500多個,空鋪主要集中在手機及配件賣場,經營山寨手機為主的賣場空置率高達30%以上,而“山寨”手機商戶最多的明通數碼城空置率則接近40%。
從華強北的沒落,我們可以總結三點:
1、"短期暴利"沒有前途
2、"一味模仿"沒有出路,因為"知識產權"的陰云不知何時就會遍布在頭頂上
3、"低價競爭"沒有優勢,過去"山寨"手機主打的南亞、拉美、非洲市場,如今也成為老牌巨頭諾基亞等以及國內品牌華為和中興的主打"獵物","山寨"手機原先唯一的價格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
“山寨”手機的興衰史警醒中國制造:如果一直停留在模仿或者是價格競爭階段,總有一天也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從"山寨機"的沒落來看中國潤滑油行業,如果有一天,中國潤滑油行業再不轉變,有一天會不會也像“山寨”手機一樣遭到圍剿而毫無招架之力? 這個問題有兩條路可選,一條路就是和眾多的“山寨”手機品牌一樣慢慢的等死,而另外一條路就是一個字“變”,那么怎么變呢?這個就是大家在2015年需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 上一篇:上一篇:2015年全球原油庫存可能會大幅增加
- 下一篇:下一篇:2015年潤滑油行業分析之參與者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