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電商化:關于汽車后市場商業模式的思考
作者:admin 時間:2014-11-22
近年來,汽車行業發展迅猛,高速增長的汽車銷量為售后市場提供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專家預計:中國如果汽車保有量達到1億輛,售后零部件市場將在可達到3000億元以上的規模。而主要包括汽車維修服務的汽車售后市場在2013年的產值為5000億元,到了2015年,產值將上升到7000億元。
汽車后市場空間廣闊,有望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美國,售后市場占汽車產業鏈總利潤約60%-70%的比重。反觀國內,整車制造和銷量仍然是汽車產業鏈的主要利潤來源(約45%),后市場占比僅約30%。隨著我國汽車產業逐步走向成熟,后市場將迅速增長,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可突破1萬億元。維修及配件是后市場中除了汽車金融外利潤占比最大的一塊,同樣容量巨大且已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反壟斷+電商化:關于汽車后市場商業模式的思考
反壟斷政策+電商大潮 汽車后市場釀變局
在我國的汽車售后市場,零整比高達12:1,而國外市場通常為3:1。針對這種不正常的現象,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針對汽車行業的政策,刮起了一陣接又一陣的反壟斷之風。接踵而來的反壟斷措施將使得售后領域相對封閉的零部件供應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業內人士預測,大型的零配件供應商或將從中享受市場紅利,后市場中 4S店一家獨大的局面將逐漸瓦解。
除了反壟斷之風的影響之外,近年來掀起的電商大潮也成為了一股可以左右汽車后市場格局的力量。
當今中國,電子商務的潮流日漸強盛,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被吸引到其中。作為與終端消費者關聯密切的產業之一,汽車后市場成為了電商潮流的寵兒。隨著電商大潮對汽車后市場傳統渠道的沖擊愈發強烈,越來越多的零部件企業開始加快電商道路探索的步伐,德國博世、美國輝門、米其林等汽車零部件企業都紛紛加大對售后市場的投入,相繼在網絡平臺上搭建電商旗艦店。零部件企業們都競相走上電商之路,力爭通過電商化來建立自己的優勢。
縱觀整個行業的態勢, 因為反壟斷之風大刀闊斧的改革再加上電商潮流的沖擊,汽車后市場格局勢必發生變化。對于零部件企業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客觀理解和分析這兩股力量的影響,并從中摸索出合理的商業模式,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創新的電商模式風生水起
隨著這幾年互聯網應用的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精力投入到電子商務,想把汽車后市場搬到網上,通過電商化的手段來實現市場上的突破。汽車后市場電商因此如雨后春筍般閃現,呈現出一幅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把目前國內的后市場電商模式劃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是商城類電商,主要以天貓、京東為代表,包含電商平臺自身和第三方商家銷售的后市場配件和產品。商城類電商主要經營的是保養類配件、維修類配件以及汽車保養用品。以潤滑油為例,已經“觸網”的中外知名品牌已多達三十多家,其中不少品牌當初選擇涉足商城類電商的初衷是希望借助平臺來拓展銷路。
第二類是C2B模式,即以用戶定制為導向的后市場服務。2013年上線的某車主服務項目定位為汽車后市場汽車生活服務平臺,業務涉及汽車美容、保養、維修等。車主可以通過該平臺發送“需求訂單”,平臺將該信息推送到其特約商戶,商戶根據車主需求給出對應的服務方案與報價,車主選擇其中一個最滿意的方案進行預約和購買,最終完成交易。在C2B模式中,平臺和商家必須擁有快速的響應能力,才能為消費者打造良好的服務體驗。
第三類為B2B+O2O模式,采取的是線上銷售+線下服務的方式。這類電商模式中以大眾點評中的洗車業務最為典型。
第四類為B2B2C+O2O模式,相比前面三種模式,該模式對零部件的銷售和服務進行了更深度的整合。在這種模式中,平臺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零部件和服務的打包,以汽車小保養為核心產品,為特定車主群體提供常見車型的標準化、規范化的小保養服務,且產品只銷售給線下提供服務的單位。
綜上所述,第一類和第二類電商模式需要消費者具備有相應的車輛或保養知識,因為汽車零部件不同于其他商品,零部件型號或相應信息的錯誤會導致最終的消費結果出現偏差。因此,從目前市場發展現狀以及消費者特征來分析,B2B+O2O模式和B2B2C+O2O模式在中短期內更適應當前汽車后市場,這也決定了誰能更深入地整合資源,更透明化、標準化以及專業化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誰就能贏得市場。但隨著后市場的逐步成熟以及消費者相應認知水平提高,商城類模式和C2B模式似乎更加符合長遠市場的特點。
總之,無論是采取哪一種模式都必須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最終贏得消費者青睞的模式才是好的商業模式。
我們能否像歐美后市場電商一樣做?
歐洲和北美地區的汽車后市場電商發展之成熟有目共睹。那么,中國汽車后市場有沒有可能向著歐美后市場那樣的規模和商城類模式發展呢?或許那只是個美好的愿望。不少后市場經銷商認為,目前中國的消費者需求不足以支撐如此全面的市場,與國外增長迅猛的輪汽車后市場電商相比,國內目前更多地是在嘗試或者探索。
“尤其是在替換胎這塊,一些發達國家的電商產品發展得十分迅猛,而國內恰恰在這個市場做得比較混亂。”一位企業人士分析說,這與實際的市場銷售情況是一致的,信用缺失,對電商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視。
在國內業界人士眼里,歐美輪胎電商的發展趨勢令人咋舌。有關調查發現,目前美國的替換胎市場上,21%的輪胎是通過網上銷售的。另有數據顯示,歐洲輪胎通過電商實現的銷量,現已占到其總銷量的9%,約為80億美元,占當地汽車零部件市場網上銷售額的10%-15%。
據悉,美國替換胎市場2013年的網上銷售額,占全部汽車零部件市場網上銷售額的5%左右,達到2.3億美元,而且其增長率高達每年30%以上,預計到2020年,輪胎可達到汽車零部件市場網上銷售額的10%以上。
據本刊了解,在歐美輪胎電商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家公司。一家是歐洲最大的輪胎電商公司之一Delticom,其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50.55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10.8%。到去年底,這家公司已在137個國家建設了42個網上銷售系統,在全球范圍內擁有35000家自營或連鎖加盟服務店。另一家就是美國的Tirerack,現在該公司的輪胎電商在北美獨樹一幟,并已經建立起遍布全美的安裝網絡。“跟歐美國家相比,我們的輪胎電商還只是剛剛起步。不過看現在的發展趨勢,未來市場應該是不可限量,畢竟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對不對?”一位業界人士用這樣一句問話,表達了自己對中國輪胎電商未來的期望。
一方面,大部分中國消費者缺乏車輛和零部件常識,加之國內人工成本相對較低,在國內不會形成消費者自己保養車輛的局面;另一方面,歐美后市場電商基本上涵蓋了一輛汽車上大多數零部件的銷售,而在國內私家車使用年限普遍在5年左右,并未到更換車輛上維修類配件的年限。此外,針對維修類配件而言,它具有專業性、體系化的特點,且目前在傳統經銷渠道擁有較為健全的供銷體系,主要采取B2B的形式進行銷售。而在現階段和今后一段時間內,零部件電商難以做到B2C模式,不具備直接針對消費者銷售的條件。
汽車后市場空間廣闊,有望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美國,售后市場占汽車產業鏈總利潤約60%-70%的比重。反觀國內,整車制造和銷量仍然是汽車產業鏈的主要利潤來源(約45%),后市場占比僅約30%。隨著我國汽車產業逐步走向成熟,后市場將迅速增長,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可突破1萬億元。維修及配件是后市場中除了汽車金融外利潤占比最大的一塊,同樣容量巨大且已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反壟斷+電商化:關于汽車后市場商業模式的思考
反壟斷政策+電商大潮 汽車后市場釀變局
在我國的汽車售后市場,零整比高達12:1,而國外市場通常為3:1。針對這種不正常的現象,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針對汽車行業的政策,刮起了一陣接又一陣的反壟斷之風。接踵而來的反壟斷措施將使得售后領域相對封閉的零部件供應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業內人士預測,大型的零配件供應商或將從中享受市場紅利,后市場中 4S店一家獨大的局面將逐漸瓦解。
除了反壟斷之風的影響之外,近年來掀起的電商大潮也成為了一股可以左右汽車后市場格局的力量。
當今中國,電子商務的潮流日漸強盛,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被吸引到其中。作為與終端消費者關聯密切的產業之一,汽車后市場成為了電商潮流的寵兒。隨著電商大潮對汽車后市場傳統渠道的沖擊愈發強烈,越來越多的零部件企業開始加快電商道路探索的步伐,德國博世、美國輝門、米其林等汽車零部件企業都紛紛加大對售后市場的投入,相繼在網絡平臺上搭建電商旗艦店。零部件企業們都競相走上電商之路,力爭通過電商化來建立自己的優勢。
縱觀整個行業的態勢, 因為反壟斷之風大刀闊斧的改革再加上電商潮流的沖擊,汽車后市場格局勢必發生變化。對于零部件企業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客觀理解和分析這兩股力量的影響,并從中摸索出合理的商業模式,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創新的電商模式風生水起
隨著這幾年互聯網應用的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精力投入到電子商務,想把汽車后市場搬到網上,通過電商化的手段來實現市場上的突破。汽車后市場電商因此如雨后春筍般閃現,呈現出一幅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現象。
有業內人士把目前國內的后市場電商模式劃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是商城類電商,主要以天貓、京東為代表,包含電商平臺自身和第三方商家銷售的后市場配件和產品。商城類電商主要經營的是保養類配件、維修類配件以及汽車保養用品。以潤滑油為例,已經“觸網”的中外知名品牌已多達三十多家,其中不少品牌當初選擇涉足商城類電商的初衷是希望借助平臺來拓展銷路。
第二類是C2B模式,即以用戶定制為導向的后市場服務。2013年上線的某車主服務項目定位為汽車后市場汽車生活服務平臺,業務涉及汽車美容、保養、維修等。車主可以通過該平臺發送“需求訂單”,平臺將該信息推送到其特約商戶,商戶根據車主需求給出對應的服務方案與報價,車主選擇其中一個最滿意的方案進行預約和購買,最終完成交易。在C2B模式中,平臺和商家必須擁有快速的響應能力,才能為消費者打造良好的服務體驗。
第三類為B2B+O2O模式,采取的是線上銷售+線下服務的方式。這類電商模式中以大眾點評中的洗車業務最為典型。
第四類為B2B2C+O2O模式,相比前面三種模式,該模式對零部件的銷售和服務進行了更深度的整合。在這種模式中,平臺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零部件和服務的打包,以汽車小保養為核心產品,為特定車主群體提供常見車型的標準化、規范化的小保養服務,且產品只銷售給線下提供服務的單位。
綜上所述,第一類和第二類電商模式需要消費者具備有相應的車輛或保養知識,因為汽車零部件不同于其他商品,零部件型號或相應信息的錯誤會導致最終的消費結果出現偏差。因此,從目前市場發展現狀以及消費者特征來分析,B2B+O2O模式和B2B2C+O2O模式在中短期內更適應當前汽車后市場,這也決定了誰能更深入地整合資源,更透明化、標準化以及專業化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誰就能贏得市場。但隨著后市場的逐步成熟以及消費者相應認知水平提高,商城類模式和C2B模式似乎更加符合長遠市場的特點。
總之,無論是采取哪一種模式都必須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最終贏得消費者青睞的模式才是好的商業模式。
我們能否像歐美后市場電商一樣做?
歐洲和北美地區的汽車后市場電商發展之成熟有目共睹。那么,中國汽車后市場有沒有可能向著歐美后市場那樣的規模和商城類模式發展呢?或許那只是個美好的愿望。不少后市場經銷商認為,目前中國的消費者需求不足以支撐如此全面的市場,與國外增長迅猛的輪汽車后市場電商相比,國內目前更多地是在嘗試或者探索。
“尤其是在替換胎這塊,一些發達國家的電商產品發展得十分迅猛,而國內恰恰在這個市場做得比較混亂。”一位企業人士分析說,這與實際的市場銷售情況是一致的,信用缺失,對電商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視。
在國內業界人士眼里,歐美輪胎電商的發展趨勢令人咋舌。有關調查發現,目前美國的替換胎市場上,21%的輪胎是通過網上銷售的。另有數據顯示,歐洲輪胎通過電商實現的銷量,現已占到其總銷量的9%,約為80億美元,占當地汽車零部件市場網上銷售額的10%-15%。
據悉,美國替換胎市場2013年的網上銷售額,占全部汽車零部件市場網上銷售額的5%左右,達到2.3億美元,而且其增長率高達每年30%以上,預計到2020年,輪胎可達到汽車零部件市場網上銷售額的10%以上。
據本刊了解,在歐美輪胎電商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家公司。一家是歐洲最大的輪胎電商公司之一Delticom,其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50.55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10.8%。到去年底,這家公司已在137個國家建設了42個網上銷售系統,在全球范圍內擁有35000家自營或連鎖加盟服務店。另一家就是美國的Tirerack,現在該公司的輪胎電商在北美獨樹一幟,并已經建立起遍布全美的安裝網絡。“跟歐美國家相比,我們的輪胎電商還只是剛剛起步。不過看現在的發展趨勢,未來市場應該是不可限量,畢竟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對不對?”一位業界人士用這樣一句問話,表達了自己對中國輪胎電商未來的期望。
一方面,大部分中國消費者缺乏車輛和零部件常識,加之國內人工成本相對較低,在國內不會形成消費者自己保養車輛的局面;另一方面,歐美后市場電商基本上涵蓋了一輛汽車上大多數零部件的銷售,而在國內私家車使用年限普遍在5年左右,并未到更換車輛上維修類配件的年限。此外,針對維修類配件而言,它具有專業性、體系化的特點,且目前在傳統經銷渠道擁有較為健全的供銷體系,主要采取B2B的形式進行銷售。而在現階段和今后一段時間內,零部件電商難以做到B2C模式,不具備直接針對消費者銷售的條件。
- 上一篇:上一篇:汽油機油的更換
- 下一篇:下一篇:國內潤滑油公司物流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